第三節:色之本原出於天,徵乎人,五藏不病常色之診法。
原 文:天有五氣,食人入鼻,藏於五藏,上華面頤;肝青心赤,脾藏色 黃,肺白腎黑,五藏之常。
張老師解說:
1 一個人五臟不病時,面色當表現出正常的面色,故標題曰:五臟不病「常色」之診法。
2 對一位中醫入門的初學者,都必須建立的中醫正確觀念,您我都是炎黃子孫,面色膚色都是黃色,而黃種人不病的常色就是「黃而潤澤」,也就是活黃色。
3 仲景金匱曰:人秉五常,是謂人生存於宇宙大自然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五種常氣之中,此五氣若不傷於人謂之常氣,若傷於人謂之邪氣,故曰:人因風氣而生長,風氣雖能生萬物,亦能害萬物。常氣、邪氣俱指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而言。
4 傷人的邪氣(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)由口鼻吸受入侵五臟,故曰天有五氣,食人入鼻,風邪入肝、暑邪入心、濕邪入脾、燥邪入肺、寒邪入腎;這五種邪氣入侵五臟,邪氣就隨著五臟的精氣(氣血)上行頭面,產生面色的變化,故曰上華(表現)面頤。
5 風邪入肝之後,常色被邪氣化生為青色,故肝有病面色當青;暑邪入心之後,常色被邪氣化生為赤色,故心有病面色當赤;濕邪入脾之後,常色被邪氣化生為黃色,故脾有病面色當黃;燥邪入肺之後,常色被邪氣化生為白色,故肺有病面色當白;寒邪入腎之後,常色被邪氣化生為黑色,故腎有病面色當黑,故曰五臟之常。
6 五臟之常者,其意非指五臟不病的「正常」面色,乃是指五臟有病「通常」要表現出的病色,也就是四診心法第二章十九節所論:「色 病相合,本臟自病,虛實之診法」。肝有病面色當青、心有病面色當赤、脾有病面色當黃、肺有病面色當白、腎有病面色當黑,由此可知有關中醫任何書典所論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五色皆主病色而言。
7 若係正常不病之色,試問一個不病的人,面部是否就要出現青、赤、黃、白、黑五色?學者當需識此中醫之道理。
8 風、暑、濕、燥、寒天之五氣,五氣感人春溫之氣入肝(風)、夏暑之氣入心(暑)、秋涼之氣入肺(燥)、冬寒之氣入腎(寒)、長夏之氣入脾(濕),中醫同道亦當需識此「燥」字,當是涼邪,即小寒之義,非熱燥之燥。故中醫諸書多云「秋燥入肺」則涼薄皮毛,以肺主皮毛。
留言列表